作者 | 燕梳樓
最近網上有人調侃:
“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奧密克戎的味道?!?/strong>
的確,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經到來。
大部分人都可以坦然面對。包括我自己,陽了之后發(fā)條朋友圈,沒有收到想象中的噓寒問暖,而是排著隊恭喜我,這如果放在半個月前是不可想象中的事情。
這說明,大家都在調整心態(tài)。陽了燒了咳了,居家休養(yǎng)三五天就好了,天塌不下來。廣州、保定、北京的第一批感染者已經交卷出去嗨了。
當然,“晚陽不如早陽”的心態(tài)也要不得,參考國外的經驗,盡量避免集中爆發(fā),壓平感染曲線,維持整個經濟社會正常運轉,同時保證醫(yī)療系統平穩(wěn)應對。
另外,陽過后雖然可能會給帶來數月的免疫期,但也有逃逸情況出現,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會出現復陽現象,這很好理解,因為你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毒株。
應該說,新十條的出臺,是國家精準把握最佳時機,對疫情防控政策作出及時、科學的優(yōu)化調整。
但由于個體認知的差異,面對突然增多的社會面感染,很多人并沒有做好準備,然后把就由此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歸咎于政策調整的太快太急上。
不能否認,藥品短缺等問題客觀存在。但如果以此否定新十條的積極意義,甚至否定中國此前三年的抗疫努力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關于為什么選擇現在調整政策,我此前做過專題解讀,今天再補充一些數據。中國抗疫這三年,重癥、危重癥的比例從2020年的16.47%下降到去年的3.32%、今年的0.18%。
很多人說為什么時間點不選在年初,或者放在夏天最熱的時候?如果是年初,按3%的危重率來算,我們就會有至少100萬人的死亡率。如果放到夏天,至少也要付出30萬的代價。
國家一直都在精準把握形勢,從二十條到新十條,一直在不斷優(yōu)化調整。11月份以后,連續(xù)數周的死亡率測算都在萬人以下,病毒的致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到了新的低點,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才有了新十條的大幅優(yōu)化調整。
所以說,我們真的要感謝國家?guī)臀覀兛噶巳辏畲笙薅鹊厥刈o了14億人的生命健康。如果沒有這個高度去看待問題,那么就很容易被一些節(jié)奏帶偏,甚至陷入無論政府做什么都是錯的這一認識誤區(qū),而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方案,挑錯恰恰是最容易的事。
這一點我們必須經有清醒的認識,并體諒國家的難處。當前發(fā)熱患者增多,這是必須要經歷的陣痛,當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壓平感染曲線,如何避免集中爆發(fā),如何減少醫(yī)療擠兌,維持正常的社會運轉,把沖擊和代價控制到最小。
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來看,這些天來的努力有目共睹的,10天時間召開了5場發(fā)布會,出臺了8個通知(方案),什么細節(jié)都想到了。包括大家關心的如何盡快解決人民的用藥問題!
連日來,全國統一部署打擊哄抬防疫藥物專項行動正以雷霆之勢展開,上海、四川、黑龍江等多地都對典型案件進行了通報。
同時,各大醫(yī)藥生產企業(yè)開足馬力,以最大產能保證市場供給。正處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北京,3000萬盒抗原試劑、40萬盒連花清瘟也緊急投放到全市5000多家醫(yī)院和零售藥店。
最搶眼是蘇州,直接把核酸采樣點化身發(fā)熱診療站,提高基層醫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應對發(fā)熱患者的接診能力,采用“一醫(yī)一護”的服務方式,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完成發(fā)熱診療。
而常州政府則面向一老一小免費發(fā)放抗疫藥物套裝,包括布洛芬緩釋膠囊、復方氨酚烷胺膠囊、布洛芬懸液(美林)等。濟南政府則是直接投放110萬片布洛芬,緩解藥品需求壓力。
還有一些地方的群眾自發(fā)采取鄰里互助共享的模式,來解決用藥難問題。獨居老人需要抗原,孩子深夜突然發(fā)熱,總有鄰居主動把家里的藥拿出來分享,還有人設立了共享小藥箱。
別小看這些動作,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家的用藥焦慮。
有藥不用和無藥可用,完全是兩種心情。
另外,各地的社區(qū)(村)醫(yī)療也在發(fā)揮前置作用,與之匹配的家庭醫(yī)生體系照顧到了個性化的家庭指導需求,線上問診也在發(fā)揮補充作用。
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(fā)展,大趨勢不會再逆轉。
前天結束的經濟工作會議,其中有一段這樣描述:
“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(fā)展,因時因勢優(yōu)化疫情防控措施,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,保障好群眾的就醫(yī)用藥,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,著力保健康、防重癥?!?/strong>
歷經三年的防疫工作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,目標已經清晰,任務已經明確,我們要做的就是凝聚共識,共克時艱!
沉舟側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。
春暖花開日,靜候勝利時!
?
來源:燕梳樓